被移动互联网颠覆的春节
今天是2015年农历大年初一
我回老家与家人团聚共度春节这个中国人最重要也最有节日气氛的节日的第5天
相信很多年轻人和我一样,一年中都做城市中奋斗打拼,工作生活。
只有到春节期间才会回到儿时成长的故乡与家人团聚过春节。走亲访友
吃吃喝喝,吵吵闹闹,玩玩乐乐。总之是最密集的表达情感和交流沟通的时间。
然而今年这几天我发现,随着互联网不断的普及到每个人,尤其是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
我们以往的春节和多样的互动绝大部分被互联网所代替
每个人都在抱着手机或玩游戏,或发微信,或浏览资讯看视频
从老人到小孩,大家交流最多的就是“你们家的wifi密码是多少”
在城市之中我们已经习惯这种场景,然后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在乡镇中尤其还是春节这个
重要的节日,移动互联网还是占据了人们的大部分时间。
除夕晚上,我们都在拿着手机摇微信红包,用手指戳着支付宝红包。
微信总摇一摇次数72亿次,峰值8.1亿次每分钟,送出微信红包1.2亿个。
重点是,连以往必不可少的搓麻将环节都省去了。中国的互联网的竞争正式进入场景时代!
即使在春节这样重要的节日,人们也被互联网给捕获了。
虽然从业互联网多年,我还是猝不及防的感受到了移动互联网对春节的颠覆。
80后和90后逐渐成为社会的主力消费人群。60后70后却在不无好奇的探索互联网上的大千应用。
这让我想起之前看到过的著名经济学家吴晓波演讲中提到的几点。
在80、90后的世界里,商业逻辑有哪些在发生改变?吴晓波总结为四个趋势:
1,一切商业都将互联网化。
2,一切品牌都将人格化。
3,一切消费都将娱乐化。
4,一切流行都将城乡一体化。
在此我并不想表示任何情感上的倾向,移动互联网是这个社会发展的产物,人们也乐于享受它带来的一切便捷。
在不远的未来,这个人人联网的时代对传统的企业和个人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呢?